(资料图片)
【中国专家研发仿生纳米递氧系统】记者15日获悉,中国专家携手研制了一种仿生纳米递氧系统(MFP),可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缺血再灌注治疗,有望延长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
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团队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张志文研究员团队携手获得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材料学领域权威期刊《先进材料》上。
据悉,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极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赵静15日对记者表示,目前,尚无确切、有效延长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的方法,这成为制约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最大阻碍。这位专家解释,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疗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可快速恢复缺血部位的血氧供应,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损伤。然而,大脑对缺血缺氧高度不耐受,使缺血造成的脑损伤进展十分迅速,导致再通治疗可获益的时间窗极窄,超出时间窗的再通治疗会增加脑出血风险,并造成继发性再灌注损伤。
为解决难题,复旦大学临床和基础科研团队展开联合研究。研究者构建了一种仿生纳米递氧系统(MFP),可高效递送氧至脑缺血区域。这显著提高了纳米粒在脑缺血区的靶向性作用,可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减少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从而有效增强脑组织的缺血耐受和再灌注损伤抵抗能力。
研究显示,在缺血1.5小时,2小时,8小时和24小时的时候,仿生纳米粒在缺血半脑的荧光强度(代表优越性)分别是非仿生纳米粒的3.47倍,4.43倍,2.47倍和3.33倍;脑梗死体积由对照组的36.66%降低到11.03%,且有效改善了神经功能。赵静直言,对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本研究有望助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再通治疗,延长血管再通黄金救治时间窗,让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标签: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2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22例,其中39例确诊
“云健身”热背后的冷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针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业做出诸多重要部署,其中,...
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今天(5月24日)晴转阴,最高气温34℃;傍晚至夜间雷雨大风来袭,阵风7至8级,需注意防范。明天,北京最高气温将降至30℃
“全程网办”进一步畅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渠道 实现补贴申领“一次都不跑”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得益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