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南昌4月30日电(记者 刘杨、范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机耕道更宽了,收割机可以直达农田,我去年承包了1000余亩农田种植水稻,亩均增产120斤以上,今年又多承包了230亩。”看着新种下的禾苗,江西省泰和县水槎乡种粮大户杨为柏对今年夏天的丰收满怀信心。
杨为柏的信心来自当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江西各地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建设标准,持续扩大建设范围,为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增收致富夯实基础。
在江西省丰城市董家镇,种粮大户余新民家的水稻已完成移栽。“这些田块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我种粮的底气更足了!”余新民说,之前村里田块分散、高低不平,现在建成高标准农田,过去跑肥、跑水的“望天田”如今变成了保肥、保水的高产稳产田,他流转的面积也从300多亩增加到1200多亩。
“目前丰城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1.7万亩,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丰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邬海清说。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江西始终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首要目标,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14.11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71.6%。“建成项目区亩均增加粮食产能100斤以上,土地流转率超75%,粮食综合产能显著提升。”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保护处处长贺中朝说。
为了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江西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主动倾听基层声音,积极组织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参与项目设计。江西省永新县在项目建设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设计之初就主动和农户对接,广泛吸纳群众意见,了解种粮大户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对应建未建的断头机耕道、生产路,应清未清的灌溉水塘等调整施工方案,最大程度实现高标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的建设目标。
为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做到“建、管、用”并举,江西多地也在探索创新管护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沙地镇银村村,智慧高标监管平台村级巡查员肖文富在巡查时发现有几处水沟被暴雨冲塌,导致农田出现漏水。“田里的水稻刚完成移栽,漏水会影响水稻生长。”看到这一情况,肖文富赶紧拍照上传至“田管家”平台。
为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质量,赣县区创新建后管护模式,开发运用“田管家”智慧高标监管平台,探索出“巡护分离、互相监督”的管护模式,巡查员定期开展巡查,发现农田的道路、沟渠等出现问题就报至平台,再由政府安排管护资金,组织人员进行维护,形成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管护体系。
“巡查员上报平台后,政府很快就派专业的技术人员来修补,几天时间就修好了,现在田里水量非常充足。”银村村种粮大户唐承国说。
标签: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2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22例,其中39例确诊
“云健身”热背后的冷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针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业做出诸多重要部署,其中,...
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今天(5月24日)晴转阴,最高气温34℃;傍晚至夜间雷雨大风来袭,阵风7至8级,需注意防范。明天,北京最高气温将降至30℃
“全程网办”进一步畅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渠道 实现补贴申领“一次都不跑”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得益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