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游客参与昆明晋宁区昆阳街道下方古城村“三月十三”民间民俗米线节的“仙女散花”活动。本报记者 杨峥 通讯员 杨崇云 摄
游客在昆明斗南逛花市、购鲜花。 本报记者 杨峥 摄
春和景明,八方游客汇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初步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将超过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40%以上。依托地方特色,全省各地纷纷推出文旅融合新产品,合力打造主客共享、场景焕新的沉浸式消费体验,添彩假日生活。
“国风大赏 品韵花朝”首届花朝文化节在弥勒市红河水乡开幕。来自广西的大学生小詹特意穿汉服游园:“特别期待祭祀花神、汉服走秀、花船巡游。近几年流行汉服,让更多传统元素走入大众视野。约好友踏青赏花,就好像穿越回古代繁华的市集,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和朋友之前就去西双版纳约拍过,但这次要解锁一个新玩法。”重庆的上班族田迪刷着攻略,迅速抢票。“春欢·千年婚约”沉浸式剧本游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听御花园的重磅项目,包含6大主线剧情、20余个互动环节、50余位非玩家角色。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走马观花已不能满足年轻群体的旅行需求。我们结合历史背景、民俗文化和户外资源,花了10个月打磨剧本,让每一次的情景表演都像是王朝的缩影,让玩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傣族王室礼仪、特色小吃、民俗文化、歌舞乐器等。
抚仙湖畔,第31届立夏节暨第六届傩戏文化节在澄江市举行,国内傩文化表演团队受邀前来展演。昆明市民张健对古滇傩戏颇感兴趣,他说:“傩戏原始、神秘、恭肃,现场看直击心灵。然而,古老的艺术却面临断代尴尬,把非遗文化融入旅游经济是很好的尝试,既保护了传统文化,也兼顾经济效益。”澄江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立夏节追溯澄江文化本源,融入创新升级的理念,除了傩戏、耍龙、舞狮等传统节目,还有现在流行的走秀、傣迪等共47场文化活动。“时隔三年烟火气再度回归,我们想举办一场高品质的节日盛宴,打造全市过节、全民参与的盛况。”
锣鼓阵阵,第17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在“双胞胎之乡”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隆重举办。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对双胞胎、多胞胎与当地数万名各族群众、游客欢聚一堂。双胞风情大巡游、墨江预制菜新品发布会、哈尼抹黑脸狂欢、哈尼长街宴、划拳大赛、婚俗体验等17项活动让游客领略绚丽的哈尼风情。“墨江的双胞胎节太欢乐了。”倪女士一家从西双版纳返程的路上经过墨江,遇上篝火晚会,她说:“人山人海,但是很有意思,人与人之间没有陌生感,还有好多节目,准备接着去吃长街宴。”
多彩的展演持续不断。昆明世博园举办“花生好事”世博园奇花妙趣“森活节”,涵盖赏花、购花、玩花、吃花、喝花等系列活动,以及与花相关的研学开放课、民谣乐队现场音乐会。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举办“春野春食”艺术展,游客在逛吃之余,亦能欣赏艺术家用AI创作的菜市场场景艺术。腾冲皮影戏《腾冲往事》将传统布景与全息投影技术结合,赋予古老戏剧现代观感。弥勒市可邑小镇“夜游可邑”项目通过雾森、灯光、互动投影、3D裸眼投影秀等手法,对古村的建筑及环境进行改造设计,呈现亦幻亦真的视觉效果,赋予古村新的形象和生命力。(郭瑶)
标签: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2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22例,其中39例确诊
“云健身”热背后的冷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针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业做出诸多重要部署,其中,...
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今天(5月24日)晴转阴,最高气温34℃;傍晚至夜间雷雨大风来袭,阵风7至8级,需注意防范。明天,北京最高气温将降至30℃
“全程网办”进一步畅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渠道 实现补贴申领“一次都不跑”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得益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