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暑期前往各大景区跋山涉水成为纳凉首选,就在不久前,王先生陪家人去国内某山林景区游玩,期间被蚊虫叮咬并没放在心上。谁料返沪一周,他开始出现发热、浑身酸痛等,第一时间测了新冠抗原是阴性,自以为感冒,吃了药不见好转,体温倒是越来越高,精神日渐变差。经检查血小板数值低于正常值,却始终不能明确病因。
王先生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就诊,科主任黄琴询问病史后,认真查体,发现患者腿窝有一处高度疑似蜱虫叮咬痕迹。相关标本经市区疾控中心检测,确认王先生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经及时对症效治疗和精心护理,王先生一周后康复出院。
什么是布尼亚病毒感染?黄琴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又称“蜱咬热”。这一2009年首次出现在我国部分丘陵、林木区以及山区的传染病,属于新发传染病,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该病毒由长角血蜱叮咬传播,通常只有少部分长角血蜱携带。“蜱咬热”每年4至10月份多发,以青壮年居多。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发展迅速,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尽管被蜱虫叮咬后发病率不高,但专家建议不可忽视防护工作。蜱虫叮咬后如处置不当,可能会把蜱虫口器“遗留”在皮肤里,易感染病毒。科学做法是发现被蜱虫叮咬后,不可强行将其拔除,应该用2%利多卡因、液体石蜡、凡士林、甘油等涂抹在蜱虫头部,使其自动松口,然后用镊子等工具轻轻拔出。如果没有上述条件,也可尝试用蚊香熏,使蜱虫松口。拔除蜱虫后的伤口要用碘伏消毒。如果“口器”已留在皮肤里,可手术取出。
黄琴提醒:蚊虫会导致很多传染病,如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疟疾、寨卡病毒、登革热、乙脑等,有的疾病有一定重症风险,不过也无需过度紧张。市民前往非虫媒传播疾病地区,正常防蚊驱虫即可;前往虫媒传播疾病活跃地区,要做好相应防蚊驱虫准备,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叶善可 顾丽萍 范忭忭
标签: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2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22例,其中39例确诊
“云健身”热背后的冷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针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业做出诸多重要部署,其中,...
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今天(5月24日)晴转阴,最高气温34℃;傍晚至夜间雷雨大风来袭,阵风7至8级,需注意防范。明天,北京最高气温将降至30℃
“全程网办”进一步畅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渠道 实现补贴申领“一次都不跑”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得益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的运行...